- 六喻──龜藏六
- ﹝出法句譬喻經﹞ 佛在世時, 有一道人, 在河邊樹下學道, 十二年中想念不除, 六根貪染, 曾無寧息, 不能入道。 佛知其可度, 化作沙門, 至彼寄宿。 須臾月明, 有龜從河中出來, 至樹下; 復有水狗, 饑行求食, 便欲噉龜。 龜乃縮其頭尾, 及與四足, 藏於甲中, 遂不能噉。 於是道人問沙門曰: 此龜有護命之鎧, 水狗不能加害。 沙門答云: 吾念世人不如此龜, 不知無常, 放恣六情, 外魔得便。 即說頌曰: 藏六如龜, 防意如城, 慧與魔戰, 勝則無患。 (六根者, 眼根、 耳根、 鼻根、 舌根、 身根、 意根也。 梵語沙門, 華言勤息。 六情即六根也。 ) 〔一、 頭喻眼〕, 頭喻眼者, 謂龜以頭藏於甲中, 以譬眾生收攝眼根, 不令觀色, 則不被一切色塵之所害也。 〔二、 前左足喻耳〕, 前左足喻耳者, 謂龜以前左足藏於甲中, 以譬眾生收攝耳根, 不令聞聲, 則不被一切聲塵之所害也。 〔三、 前右足喻鼻〕, 前右足喻鼻者, 謂龜以前右足藏於甲中, 以譬眾生收攝鼻根, 不令嗅香, 則不被一切香塵之所害也。 〔四、 後左足喻舌〕, 後左足喻舌者, 謂龜以後左足藏於甲中, 以譬眾生收攝舌根, 不令嘗味, 則不被一切味塵之所害也。 〔五、 後右足喻身〕, 後右足喻身者, 謂龜以後右足藏於甲中, 以譬眾生收攝身根, 不令覺觸, 則不被一切觸塵之所害也。 〔六、 尾喻意〕, 尾喻意者, 謂龜以尾藏於甲中, 以譬眾生收攝意根, 不令知法, 則不被一切法塵之所害也。
Dictionary of Buddhist terms. 2013.